全球自由贸易网山东讯(杨延华 通讯员 杨芳芳)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对于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更是面临严峻考验。然而在滨州,迄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已连续三年实现就业率100%。
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滨州每年有高校残疾人毕业生100余人,作为残疾人领域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绝对主体,滨州市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摆在就业创业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盯他们求职过程中的“急难愁盼”,加大岗位挖掘、创业扶持、能力提升、服务供给、权益维护力度,千方百计确保高校残疾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滨州市残联为我提供了就业培训指导,推荐我从事非常喜欢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帮我实现了个人职业理想,我对现在的工作待遇等各项条件都非常满意。”谈起现在的工作,今年刚毕业的小刘(刘进)话语中充满了幸福感。
2001年出生的小刘是滨州惠民人,大学就读于山东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因患有脑瘫,导致他整个左侧肢体残疾,抓握能力受限。今年毕业前夕,如何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成了他的难题。“校招的时候,也投了很多简历,但因为身体原因都被拒绝了,心里很难不受影响。”在了解到小刘的情况后,今年毕业季期间,滨州市残联组织14名像小刘一样情况的残疾人大学生,走进滨州市的相关企业,开展访企拓岗活动,搭建企业与人才双向选择的互动平台。其中,有10人初次就达成了就业意向,小刘便在其中。
与小刘签约的是山东凯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第三方检测,和小刘的化学专业刚好对口。“我们作为企业,本身就有为社会服务的职责,招收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滨州市残联经常组织我们参加这种招聘活动,以后有其他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大学生,我们还会应收尽收。”该公司负责人赵凯告诉记者。
当下的滨州,像凯宁环保这样愿意接收残疾人工作的企业越来越多。拓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渠道,在社会层面树立就业、用工“新导向”是关键。去年6月,29岁的肢体四级残疾人小唐终于如愿正式办理了入职,成为滨州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的一员。同年,视力一级残疾人小泥顺利通过了博兴县中医院录取公示。
其实,和很多地区一样,滨州市也曾出现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示范带头作用不足的情况。比如,2021年,全市270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安排残疾职工1200余名,实际安排372名,安排比例为0.465%,与1.5%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部分用人单位法治观念不强,忽视社会责任,不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法定义务,不同程度存在歧视、漠视、无视残疾人现象。
为此,滨州市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情况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文明单位创建和评先树优约束事项,不按规定履责“一票否决”,拧紧政策阀门。
在全面落实各项残疾人稳就业政策的同时,滨州市还统筹兼顾,全力以赴打好就业服务“组合拳”,多领域帮助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每年,滨州市残联都会安排专人,对全市即将毕业的残疾人大学生情况逐一深入调查并进行实名登记,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摸清基本就业需求。提前介入,开展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聘请就业创业导师为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形式、面试技巧、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辅导,全面提升残疾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一人一策”就业动态帮扶机制,“宜业则业、宜创则创”,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创业帮扶。与此同时,积极组织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参加大规模的集中招聘活动,仅今年以来,滨州市残联联合市人社局开展“高校学子看家乡”系列大型招聘6场次,组织举办“十五届”残疾人就业创业、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场次,“逢月播·就位来”线上招聘会8场次。
而针对离校后仍未就业残疾人毕业生,据滨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建立了固定对接联络机制,毕业离校帮扶不断线,跟踪提供“1131”跟踪服务,即提供1次政策推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和招聘会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政策匹配”多层次帮扶,真正实现“100%”就业。对于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滨州市残联还将配合人社部门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开展兜底安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据了解,目前滨州市有持证残疾人12.2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近年来,滨州市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全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已就业3.46万人,就业率71.41%,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连续三年实现就业率100%,有效维护了残疾人就业权利,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编审:张兆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