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乌”马冈鹅,名闻海内外
自由贸易网北京讯(特邀首席新闻观察员 鹤霖 报道)粤菜名闻遐迩、远播海外,广东人不成文的规矩:粤菜招待贵宾必有鹅,无鹅则不成宴。广东人最喜欢的鹅肉要数开平马冈鹅。马冈鹅不仅在江门五邑地区受宠,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广东周边省份也有相当的市场份额。目前,广东烧鹅80%以上的原料是马冈鹅。近日,我们来到开平市马冈镇采访,在马冈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方卓的陪同下,走近“千年鹅乡”马冈鹅,希望揭开这“广东第一鹅”的神秘面纱。
马冈鹅为中国四大名鹅之首
根据专家考证,中国人自养的家鹅,它们远古祖先是雁,大约在三四千年前人类已经开始驯养。现在世界各地均有饲养。在中国鹅的种类中,广东鹅很特别:鹅头大,喙扁阔,前额有肉瘤。脖子很长,身体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脚大有蹼。食青草,耐寒,合群性及抗病力强。以马冈鹅为例,它们的特点是生长快,寿命较其他家禽长。体重4至15公斤。孵化期一个月。栖息于池塘等水域附近。善于游泳。专家在中国的美食地图里,罗列出四大名鹅的说法,究竟是哪四大?所谓的四大名鹅分别是,汕头狮头鹅、清远乌鬃鹅、开平马冈鹅和阳江黄鬃鹅。其中开平马冈鹅为四大名鹅之首。马冈鹅的特点是体型适中、肉纹纤细、肉质好且脂肪适中、皮薄肉嫩,另外马岗鹅抵抗力强,粗食早熟,因此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宠儿。目前马冈鹅这一产业发展迅猛: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繁育技术也被江门市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开平人告诉我们,当地人过年餐桌上的“年鹅”,非开平马冈鹅莫属。
教你辨别正宗马冈鹅:“四乌”特征
马冈鹅诞生于马冈镇绝非偶然,与这里的山清水秀有密切关系。马冈镇位于著名侨乡开平市西北部。北邻龙胜,南毗塘口,西靠大沙镇、恩平市,东与苍城接壤,与市区三埠相距30公里,马冈镇属半丘陵地区,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水果及三鸟、塘鱼等。马冈镇农户饲养马冈鹅有千年的历史,大规模养殖也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开平县马冈公社翠山大队荣岭村的梁奕德引用高明三洲公鹅与阳江母鹅杂交,在当地育出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马冈肉鹅,因产自马冈镇,故名“马冈鹅”。
在养殖场,方卓副镇长教我们如何辨别真正的马冈肉鹅。马冈肉鹅外貌特征:乌头、乌颈、乌背、乌脚(统称四乌),其头较长,喙较宽,肉瘤圆而向前突出,虹彩棕色,颌下无咽袋,颈较长、胸宽、腹平,体躯呈长方形,跖粗、蹼宽大,头背翼羽为灰黑色,颈背有一条黑色鬃状羽带,胸羽灰棕色,腹羽白色。肉瘤、喙、跖、蹼均为黑色;公鹅头大而较长,呈长方形,喙短宽而微弯,颈粗直而长、肩宽。胸宽而深,腹平,羽面宽大而有光泽,尾羽开张平展,脚高粗直,步态雄壮;母鹅头圆而小,颜面清秀,眼睛有神,和善,身长而圆,前躯较浅窄,后驱深而宽并向上翘起,臀部宽广,形状呈“瓦筒形“,羽毛细致而有光泽,两脚结实。
马冈鹅获颁“广东名鹅”殊荣
当地乡亲告诉我们,如今在马冈镇,家家户户都有养鹅的习惯,有水的地方就有马冈鹅。马冈鹅生长快,肉质好,生活力强,育雏成活率达96%以上。2012年前,马冈镇饲养母鹅已达12万只,年上市肉鹅约数百万只。仅该镇就有养鹅专业户650多户。马冈鹅因肉纹纤细、脂肪适中、味道鲜美而受到欢迎。2011年,马冈全镇饲养量1000只以上的种鹅饲养场地超120个,母鹅存栏量约16万只,年产鹅苗约360万只,年饲养数量超1万只肉鹅的饲养场地有50个,马冈鹅年上市肉鹅超250万只,年产值近1亿元,2013年,开平全市饲养马冈肉鹅447多万只,年产量7872吨。从企业的销售也可见一斑——广东省华昌马冈鹅有限公司主要出品鹅苗、肉鹅、鹅蛋,2021年,该公司鹅苗出栏35万羽;2021年,开平市吉丰马冈鹅畜牧有限公司出栏鹅苗约37万羽、肉鹅15万余只。鹅苗、肉鹅的销售范围覆盖广东省,以及周边的广西、江西、湖南等省份,一直供不应求。近年来,马冈鹅更是殊荣连连——2013年,获农业部颁发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4年,被评为“广东名鹅”;2019年,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1年,开平市马冈鹅品牌荣获2021年“粤字号”农产品“百县百品县域公用品牌优秀品牌”称号。此外,马冈镇获认定为广东“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和马冈鹅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评2021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做广东菜,必不可少的马冈鹅
由于马冈鹅的肉质纤维比较靓,吃起来口感嫩滑,鹅肉的味道也比较浓,其肝较大,约100克重,马冈鹅早就名声远扬,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用它做的菜色,如传统烧鹅、狗仔鹅、芋仔炊鹅、卤水鹅、鹅乸汤、豉油鹅、甜酸鹅、柠檬鹅、话梅鹅、白斩鹅等,深受海内外食家的欢迎,所以从开平马冈走出的马冈鹅,如今已经走向全国、走向港澳、走向海外,成为一道皆大欢喜老少咸宜的粤菜首选食材。(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摄影报道)
马冈鹅养殖场:依山面水,环境优美
马冈鹅养殖棚内景:通风透气,悠哉游哉
马冈鹅的世界:群鹅起舞,蔚为壮观
来源:江门市侨媒中心
编审:张兆伟
评论